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创造性思维和中国家庭教育


今天我在外面吃面的时候,有一家三口做在我旁边,他们坐下来之后,妈妈马上问女儿想吃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她只是象征性地问问.当女儿说出自己想吃什么的时候,父母马上就否定了.而后,父母边看菜单边给出一系列的建议,父母每给出一个建议,女儿就说"好呀".当然,女儿最终吃了父母想要她吃的东西.我观察女儿,她并不是内向的孩子.但是她言听计从,并且没有表现出不开心---因为她令父母开心了.回来之后,我把这件事和朋友说,朋友说:"中国的家长不都是这样的么?我没有发现问题还是我看多了?"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这个小小的故事里,父母很明显没有给孩子自主权,并且孩子乐于接受父母强加给她的东西.这就是问题所在.而中国人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问题已经习惯化了因此已经意识不到这是问题了,更有甚者,他们知道这是个问题,但是并不代表不会这么做.
      我记得宋老师和我们说过,做家长是需要"忍耐"的,我想这个忍耐应该是忍耐孩子的错误,忍耐孩子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可是,中国的家长性子都很急,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强大的自我,并且他们认为孩子也不够强大.我记得我看过一部德国电影"浪潮"里面,一位母亲说道:"孩子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底线".我们应该也有这个体验,由孩子自己来承认错误,或者是由孩子亲自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比话从父母口中说出来更为有效.中国的家长很多都是这样的,在孩子婴儿期的时候没有给予足够的抱持,在该对孩子撤离的时候表现出太多的焦虑而不能很好地撤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最终能使孩子能够成为完全独立的人.很多家庭都做不到,谈何创造性呢?
       以上是我的反思.

       "教育启示"应该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明天怎样做父母.
       创造性思维,亦称创新思维。对个人来说,创造性思维是指依靠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的解决一个问题时,在已贮存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与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这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特征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富于想象,敢于幻想,善于联想,长于运用分析类比的方法;思路多而目标明确集中,敢于探索与实践验证,且将探索目光探向未知的天地。根据这个定义以及结合中国家庭教育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我有个邻居,因为母亲有洁癖,就不让孩子经常出去玩,让他们呆在家中,孩子每次提出想出去玩,就被阻止,理由就是外面很脏很乱.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怕麻烦就不带孩子出去户外.但是我们都知道,孩子若要有创造性,必须先有一个事物去触发他们的灵感,但是家长们也往往喜欢剥夺他们寻找灵感的就会.

     2.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我一直是这种观点: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家长不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只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否则就给予惩罚.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自我了,孩子做什么都是为了去取悦父母.一开始孩子想要去创造一样新的东西,但是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孩子就不敢再有想法了.因为孩子很聪明,他们知道他们的创造不能取悦父母,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那么孩子的创造性怎么会发展呢?

     3.给孩子多些肯定,少一些否定.中国的孩子都是在否定中长大的,这一点不能否认.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描述了一对母女:女儿小时候喜欢唱歌,外人听见了就夸女孩,然而母亲就说女儿唱得难听,后来女儿就不再唱歌了.过了两年,女儿又爱上了画画,母亲又说女儿画得一般,后来女儿就再也不画画了.女儿本来或许真的很有天赋,但是母亲说她没有,她就真的没有了.反过来我们这样想,如果女儿得到了鼓励,受到强化之后,她就会更加地努力,或许真的能成为一位歌唱家或者画家.

     4.把孩子当作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们会灌输给孩子很多想法,有时候甚至不讲道理地命令孩子去做事情.孩子的想法都一一被扼杀.父母们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了,并且他们也把这种看法强加给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总会这么说:"你为什么不理解一下我们,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真的吗?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到底是他们无私的奉献还是他们自私地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附属品?设想一下,孩子们都按照上一辈的想法去做,甚至于重复他们的路,创造这种东西到底在哪里呢?这一点似乎在我们中国的研究中就有体现,查阅文献时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我们研究的东西都是别人以前研究过呢?

     5.孩子,父母,尽自己的职责,不要越界. 在家庭中有些人不懂, 父母的职责就是无条件地付出,子女的职责就是无条件地接受. 但是有些父母呢?在付出的时候就想到索取回报,甚至有些父母会说:"我这样为你,以后你拿什么来回报我?"把这种负担强加给还没有成熟的孩子.增加孩子的负担,使孩子成为他们的附庸. 他们或许认为,他们总是在做为孩子好的事,其实他们不过是希望孩子去完成他们的愿望.对于"开心"和"不开心",他们只对自己有概念. 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做的是接纳父母无私的爱,但不受父母的影响,做一个独立的人.有的人认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应该以生命来回报,这样,孩子又自愿地成为父母的附属品了. 我们是独立自由的人,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影响我们的选择,当然,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也能自己承担责任.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建议和看法.可能会有些偏激.但放在中国家庭中,应该说有些中国家庭中,应该是不失真的.